以科学态度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才能远离内心的健康焦虑。 近日,一则“雾霾使小白鼠鲜肺6天变黑肺”的新闻流传开来,给深受PM2.5之害的公众平添几分恐慌。仅过一天,相关实验项目负责人出来辟谣:实验并不是像公众想象的那样把小白鼠暴露在大气中,而是采集PM2.5制成悬液滴在鼠肺上。如果把悬液的浓度换算一下,“相当于正常空气浓度的成千上万倍”。(相关报道见第四版) “十面霾伏”的视觉观感,“自强不吸”的呼吸之痛,转入心理层面,的确容易产生“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的健康忧虑。尤其是,在10月份全国13个省市雾霾天创历史同期极值的严峻形势下,公众对任何相关信息自然都不敢怠慢。这可能也是耸人听闻的不实新闻能迅速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 不过,即便这可能是恶意的网络营销,即便是“标题党”或“眼球党”所为,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也不至于轻信。比如,实验鼠是放在什么浓度的PM2.5环境之中?鼠肺的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多一点审慎精神、多一点科学素养,谣言流传就不会如此广。 回看以往那些引发人们健康关切的谣言,膨大剂导致西瓜爆炸、吃碘盐可预防核辐射、吃绿豆能养生,等等,并非没有明显的常识错误和逻辑漏洞,之所以一开始未被揭穿、引发社会心态躁动,原因就在于对个体健康的关切压过了对科学理性的追求。归根到底,是科学素养匮乏惹的祸。“恐惧来源于未知。”缺少基本科学常识,缺少严谨细致态度,缺少怀疑追问精神,体现到行动上,就是不辨真假地接收外来信息,平添内心焦躁。 与高涨的环境关注和环保热心相比,公众的环境科学素养明显掉队。近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城乡居民中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仅逾8%。早先也有报告认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落后于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不把科学素养这块“洼地”填平,走出环境焦虑尚且困难,更不用说科学防控雾霾、降低伤害了。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有赖公众主动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政府和社会也义不容辞。相关部门如能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对虚假信息及时回应,以知识普及化解科技谣言;广大媒体如能切实恪守职业操守,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时,多一些科学求证,少一些急功近利,公众的健康恐慌就可以在明辨真假中不断克服,科学素养也会在不盲听、盲信、盲从中慢慢养成。 今天是第十二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主题是“关注慢阻肺永远不晚”。的确,关注呼吸、关注健康“永远不晚”,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超越关注,以科学态度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才能在告别疾病的同时,远离内心的健康焦虑。 |
相关阅读:
- [ 11-19]复旦教授:“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报道不实(图)
- [ 11-19]“煤改气”工程遭遇多重尴尬 供暖成本大大增加
- [ 11-19]鲜肺6天变黑实为脏水滴注鼠肺 医生:不具说服力
- [ 11-15]河北廊坊将与北京同步实施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 [ 11-14]今日空气石家庄兰州最差 污染指数爆表(图)
- [ 11-13]北京拟发展20万辆电动汽车 雾霾天或不限行
- [ 11-11]论雾霾与生殖,专家请谨言
- [ 11-11]根治雾霾还需“不唯GDP”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