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焦点事件?简单说来就是指引起群众关注的社会事件。最近媒体报道的官员自杀事件、警民冲突事件、水价听证事件,以及之前的钓鱼执法、“躲猫猫”等都可以称之为焦点事件。回顾上述多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会发现一个共同之处:真相都不是相关部门主动发布,而是舆论倒逼出来的。
以水价听证事件举例,听证会存在的问题被曝光之后,面对舆论的诘问,国家发改委先是声明听证没有问题,后又“约请”专家在其官网上连续发表多篇评论文章与网友进行“论战”。但在舆论的一再紧逼之下,发改委最终承认听证制度存在问题,用“制度缺陷”草草结束了这场耐人寻味的“官民论战”。虽然把“制度缺陷”这种箩筐式的抽象原因作为水价听证风波的真相很难让公众满意,但毕竟已经近似于“真相”了。即使是这种“近似真相”,也不是相关部门主动发布的,而是在舆论的倒逼之下“千呼万唤始出来”。其他的一些焦点事件也是如此。
对于这种舆论倒逼真相的现象,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一方面,它反映了舆论监督的力量,是民意宣泄的表现,我们要为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而欣喜。另一方面,这种现象的常态化也让我们感到忧心忡忡,因为它的背面反映的是严重的政府失信问题。如今,为何公众宁愿相信舆论而不相信政府?为何公众会习惯性地否定政府部门发布的调查结果而期待媒体“爆料”?
无论是根据西方的社会契约理论还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对政府的界定,政府都应当是接受公民的授权,旨在为公民提供服务的主体,是公民最忠实的仆人。而舆论只是监督者,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政府个别失信行为的质疑和批判激浊扬清,保证政府的忠实。对于作为服务者的政府而言,作为监督者的舆论永远处于次要的辅助地位。因此,总体上忠实而诚信的政府加上个案中较真而负责的舆论,这才是政治生活的常态。焦点事件出现以后,政府理应积极主动地向公众发布真相,准确的说是仆人应当自觉地向主人提供真相,只有在个别的情况下才需要舆论来发挥监督作用。
- 2010-01-06封杀美国特定牛肉 台湾舆论反应不一
- 2010-01-08舆论别总被“周老虎”牵着鼻子走
- 2009-12-31平息舆论还需“自身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