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
如何在执政时期继续保持并不断发扬革命精神,是衡量我们党能否保持先进性、革命性,能否增进自身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首先,执政党保持革命精神有助于坚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在当代中国,执政党保持革命精神本质上就是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时刻警觉部分党员中存在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
新时期,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主要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制约。既得利益集团往往只注重个人和集团利益,忽视党和国家利益;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对社会共同理想信念的动摇,部分党员干部革命精神的淡化甚至蜕化而产生的。
要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首先应该在党内重塑对社会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使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充满活力,从而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一言以蔽之,能否克服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发展的障碍,是衡量我们是否继承发展革命精神的重要标志,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之举。
其次,执政党保持革命精神有助于应对新阶段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提高执政能力。当前,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与和谐正义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我们要市场经济,但不要“市场社会”。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随着改革的深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与整合,利益矛盾凸显。如何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冲突,直接挑战着党的执政智慧。同时,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给社会安全、社会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执政党要适应网络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提高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政治引导和社会管理的能力。
新世纪新阶段,执政党在党员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给严把党员质量入口关、甄别入党动机直接带来了挑战。国际共运史和我党的历史不断警示着世人:党员的质量较之数量对于党的执政地位更加性命攸关。
实践是创新活力的不竭源泉
从理论上讲,党的创新活力具体表现为: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反对故步自封和教条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坚持与时俱进。
在为夺取政权而艰苦奋斗的革命党生涯里,极端险恶的生存环境使得党在客观上、主观上都非常自觉地谦虚谨慎,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同时,促使党创造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子,创造出了克敌制胜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创造出了“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使党洋溢着蓬勃朝气与青春活力。
执政党继承革命党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活力,根本上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本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这种精神和活力。
必须懂得,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执政党创新活力的不竭源泉。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雄辩证明,党员干部只有“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学习群众中蕴藏的大智慧,总结群众实践中的新鲜经验,集思广益,上升到理论层面,然后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进一步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党才能永葆创新活力。改革开放的30多年就是执政党激活和永葆创新活力的实践轨迹。
必须懂得,民主执政是执政党创新活力的根本保证。党通过发扬党内民主带动、扩大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和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主动、经常地在党内开展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清除自身的政治病菌。只有创新政治文化和理念,逐步树立相对开放的政治参与理念,增加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即通过外部、内部主体共同的参与监督能动性,才能真正克服“政党周期律”的重演,使“惰性发作”、“人亡政息”成为幻影。说到底,就是需要勇于自我革新,勇于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必须懂得,新科技革命是执政党创新活力的时代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革命是最深刻的革命。当前,作为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的现代科学技术作用越来越大。能不能抓住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契机,对我们党保持创新活力的精神状态有着重要影响。为此,要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科学、全面、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拓宽人才成长空间。同时,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